2013/01/06

文化迷思 V

12. 議題:社會福利制度

  暑假時收到了一封課輔組寄來的信,通知錄取為學校助教的事,並要我跑一趟在合約上簽個名。說是助教,其實是上輔導課,帶幾個上課沒聽懂的學生幫助他們釐清觀念,可能作一些練習題。薪水則是一個月188歐。

  但其實我收了錢之後什麼事都沒做,這輔導課本來就不是強迫性質,有學生想「補習」才會開課,倘若沒有人有需求,那自然就甭瞎忙。倒是學校依然繼續付錢給遊手好閒的助教,毫無怨言,這或許算是變相的獎學金吧(無論如何,我想寫的主題不是這個)!

  沒多久後,學校每個月都會寄薪水單到家裡。這薪水單相當令人玩味,讓我們瞧瞧上面寫了些什麼。

  首先,上面有薪資所得,我的助教薪水是188歐,因此薪資總額(salaire brut)也是188歐。

  接著,有勞工負擔的扣繳額:全民健保(sécurité sociale maladie)、退休基金(sécurité sociale vieillesse)、公退基金(IRCANTEC)、社服捐(CSG)、公債捐(CRDS);僱主負擔的扣繳項目則有:全民健保、退休基金、身障年金(contribution de solidarité autonomie)、生育給付(allocations familiales)、勞工意外險(accident du travail)、房補基金(FNAL)、交通捐(versement transport)和公退基金。(註一)

  有些名目台灣也有,比方說健保和勞工意外險。有些台灣人則相對陌生,例如社服捐,此為佔薪資總額7.5%的稅收,作為健保、退休基金等的額外收入;例如公債捐,與社服捐類似;例如房補基金,此為資助中低收入戶以及學生租屋的社會福利;例如交通捐,此稅收專門用於補貼大眾運輸的營運。

  但更多的是台法兩地皆存在,實質卻大相逕庭的名目:比方說生育給付,撫養兩個小孩以上即可領取(限低收入戶),每個月至少127歐元直到小孩20歲;如此陣仗台灣國民年金的生育給付完全不能比。比方說退休基金,實質上等同於台灣的勞保退休金,但金額卻與退休前薪水相去不遠,因此退休存款的重要性大幅下降。又如公退基金,類似台灣的公保,只是法國的公務員除了公退之外也可以領一般退休金,因此公退的額度其實不多(註二)。

  我們可以發現,有些名目在勞僱雙方的帳上皆有,例如健保費只佔勞工所得的0.75%,但僱主負擔比卻是12.8%!有些項目則是有分固定及差別扣繳比,固定比率無論薪水等級一視同仁,差別比率反之。拿退休基金舉例,勞工負擔的固定比率為0.1%,而我這個非全職教職理所當然屬於最下層的薪資層級,因此差別比率的部份是6.75%。

  好了,囉哩叭唆講了那麼多,重點來了。薪水單上理所當然地幫你把數字全部算得好好的,那,188歐元,去掉扣繳額度後,實際匯到帳戶裡的薪資淨額(salaire net)為多少呢?答案是154.52歐,佔總額82%。更具體來說,就是月薪五萬台幣的上班族其實只能有四萬一的實質開銷。

  還沒完。薪水單上也統計了僱主繳了多少錢:67.17歐,大約是勞工的兩倍,換言之就是薪資總額的36%。

  還沒完,讓我們再算得更透徹一點。假設一個月薪約2000歐元的法國中產階級,若社服扣繳率18%,那年度薪資淨額就是19680歐元。在單身的情況下,他所負擔的所得稅為2246.69歐元(約薪資總額的9%),於是剩17433.31歐。拿這個數字去扣19.6%的法國營業稅後,他的實際購買力約為14000歐元(佔薪資總額58%)。(註三)

  結論來囉!如果你的薪水是100元,那老闆必須要支出136元,實際進戶頭的是82元,而你真正能花的錢是73元(因此民眾實際感受到的差別為100-73=27),買到的價值卻只有58元。136-58=78,這中間的78元去哪了呢?答案是進到政府的口袋裡去了,生小孩、生病、退休就靠這些錢了。(註四)

  有人說那外國人在法國不是很虧嗎?不盡然,因為外國人照樣可以享福利。五年半來我繳了6次的全民健保費(因為我是外國人),每年約200歐;但我也享受了26個月的房屋補助(新公寓的房補還沒核發),平均每個月也大約是200歐;為了簡化計算就當作沒有用過任何醫療資源好了,這樣平衡下來我好像欠法國政府4000歐。因此我那佔著茅坑卻沒屎可拉的助教職每個月被扣個33歐似乎情有可原。

  其他國家的狀況我不清楚,但毫無疑問的,法國屬於社會福利國家。

13. 迷思:法國的行政效率低落

  錯,不是低落,是無藥可救;不是差勁,是令人聞風喪膽。

  我想每個留學生都聽過這樣的故事:九月到了法國,準備申請居留證,領表格排了一次隊,遞表格又排了一次隊,見文件沒齊,辦事員拒收,於是一星期後又重排了一次隊,每次總是三五小時甚至一整天;過了兩個月,市政府寄來了一封信叫你去體檢,結果又得排隊;一個月後,市政府寄來了一封信叫你去領文件,心想太好了這下子是最後一次排隊了,結果拿到才發現這只是臨時居留證,真正的還沒下來;又過了一個多月,市政府說他們把你的出生證明弄丟了叫你去補,只好火冒三丈地排隊,又浪費了一天;最後,多等了兩個月,市政府終於說可以去領居留證了,於是難得開開心心地排完隊,拿到一張粉紅色的小卡片,然後才想到現在已經快五月了,再兩個月就要回台灣,接著明年開學時居留證就會過期,勢必得重跑一次行政流程;想到此不禁老淚縱橫,不知該以抗戰成功為喜,還是因煉獄輪迴而悲。

  我當然加油添醋了些,但如此悲慘的情況似乎不如想像中少見。居留證早已是老問題,行政效率悽慘無比的事實卻遲遲無法解決,而這大概可以歸咎於以下原因:

  首先,處理非本國籍居民的窗口太少。我已忘記巴黎的情況,但91省位於Palaiseau的戶政單位每天大約只能處理100個案件,遠遠不足巴黎郊區外籍人口的需求。戶政單位的本國窗口與外國窗口分離乃合情合理,我每次回台到內政部移民署辦理役男再出境許可時也是相同場景。我往往只消等兩三人,而旁邊的外省爺爺、越南媽媽或是菲律賓看護排的是不同的隊,要等十幾號,但在台灣十幾號頂多也只是半小時罷了。

  其次,手續流程曠日費時。以核發居留證為例,從接受申請至臨時證件再到正式證件,竟然得花去數個月的時間,並且需要多次親自與政府窗口接洽;也許檢驗來歷的過程冗長而煩雜,但對非首次申請的長期居留難道不能有效率些?就算單單減少親赴政府機關排隊的次數也能使情況大大改善。

  最後,根本問題在於人手不足。無論是政府沒有多餘財力聘用辦事員,還是單一行政人員訓練不足,抑或是資料控管效率不彰,大巴黎地區戶政機關的後勤支援顯然存在很大的問題。光是拿居留證就得在窗口花上15分鐘,我想改善的空間依然很大。

  居留證的案例畢竟還是太極端了點,但我可以舉其他的例子。更新新學年的醫療保險同樣花了一個月;等待巴黎地鐵的年票卡也是一個月;新公寓的房補10月初申請到現在都還沒下來。類似的故事族繁不及備載。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公務員的定義與台灣不同。我請教過法國同學,那些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基層辦事員,雖然是正職,簽的是終身約,卻不屬於公務員的範疇。只有主管職以上者才享有公務體系的優惠與社會福利,這會不會是行政效率低落的遠因之一呢?


註一:我沒有在薪水單上看到「失業給付」的項目,但毫無疑問的這是法國社會福利的項目之一。

註二:我的扣繳項目之所以會有公保基金,是因為巴黎綜合理工學院隸屬國防部直接管轄,因此工作性質屬於法國政府的派遣式僱員,故有此項。

註三:照2012年稅率計算。

註四:這個數字當然會根據薪水多寡以及家庭狀況而有劇烈變動,但其實法國的所得稅沒有想像得高,真正高的是營業稅還有社會福利扣繳額。我們可以用一樣的方法來算台灣的情況,可以想見54元的社會福利會大幅萎縮,所得稅率微降但可徵稅所得卻上升因此稅收持平,同時營業稅從19.6%掉到了只剩5%。

延伸閱讀:
文化迷思 I
文化迷思 II
文化迷思 III
文化迷思 IV


2013.01.06 Massy
2013.02.03 Massy(改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