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5

文化迷思 IV

9. 議題:什麼是法式禮儀

  西方人之間打招呼會有比較多的肢體接觸,法國人也不例外,親臉頰的行為或許不是遠近馳名,但也蔚為人知。

  在法國打招呼的方式是這樣的:如果是兩個男生,那就握手;如果是兩個女生或是一男一女,那就親臉頰。所謂親臉頰,就是兩個人把臉頰親碰,然後發出噗滋的聲音,接著換邊再一次。這個動作在法文中叫作faire des bisous,但若照字面上翻其實就是接吻的意思,而說是親臉頰,其實嘴唇也不會碰到,有時候甚至只是臉頰靠近,噗滋聲就出來了,因此怎麼翻譯都不太恰當。

  一般來說,尤其是巴黎,親臉頰都是親兩次,但法國有些地方是三次、甚至四次。先左先右並沒有規定,但把頭往左邊擺的情況比較多,當然要先右再左也不是不行。有時候會有兩個人同時朝同一邊轉頭的情況發生,就像要讓路結果都縮向同一邊那樣。

  在決大多數的情況下剛剛講的性別法則幾乎都適用。就算是第一次見面的兩人,比方說朋友的朋友,比方說同事,那麼親臉頰也是很正常的行為(當然有時候也只會握手)。反之,商業上的夥伴見面好像沒有人在親的,只是如果後來熟識了,就算是和你的理財專員親臉頰,其實也不會很奇怪。

  基本上如果因為不習慣而不作這種法式禮儀也是無所謂的,法國人也會顧慮到這點(對男生,對女生我不知道…)。通常在有疑義的時候都是看女生的動作,也就是說女生要出來解圍,我個人就遇過很多次「還是來個bisous吧!」反之如果女生主動伸出手,那意思應該也很明顯了。

  最後男生之間也是有機會親臉頰的。比方說生日,壽星送給每個為他慶生的人一個bisous算是一個表示感謝的舉動;比方說家人或好友,在特殊場合或是許久未見的重逢機會中,親臉頰可以表示親密的感情。

10. 迷思:法國人愛抽煙

  毫無疑問,法國人真的超愛抽煙。男女老少皆然。

  我有個同學曾說過,在他的高中,他還沒有遇過不抽煙的人。以前讀預備班的時候也是,每到15分鐘的那節下課,校門口就會塞滿一大群抽煙的學生。在法國,年輕人只要滿16歲就可以合法抽煙了,然後如果有人「偷跑」,14歲甚至11歲開始抽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跟台灣不同,這裡女生抽煙完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或許是因為女性吸煙人口其實也很多的緣故,見怪不怪了吧!

11. 議題:法國人看台灣

  在此之前我要先發一些牢騷:政治乃眾人之事,幾乎所有的東西都離不開它,當人們在大喊「不要跟政治扯上關聯」時,我總是說:「甭想了,除非全世界只剩下你一個人否則這是不可能的事」。這種東西應該是要百家爭鳴才對,而不是碰到敏感的議題就縮手不談,當然,社會得先願意聆聽與接納才行。

  我曾經三度向不同的人──用法文──從歷史的角度解釋為何台灣海峽的兩邊會是現在這個局面,現在想想,上一次也已經是一年多前了,那時候口語能力還相當差勁,不過聽者都跟我說他們學到很多東西。我最後都下了一個結論: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台灣的未來變成了凌駕於一切之上最重要的議題,任何的議題舉凡民生、財經到社會,光芒都遠遜於前者,於是,社會就趨向於二元化,不是朋友,就是敵人。

  我要分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說法國人是怎麼看台灣的。首先是前兩年預備班的生活,接著是三個月來的實習體驗,兩者截然不同。

  法國的預備班學生屬於金字塔最尖端的那一層級,就算不是菁英中的菁英,他們也已經是社會階層中相對得意的那一群,這些人受教育的程度較高,接觸國際事務(或是對國際事務感興趣)的機會也比較大,因此當我講到我是台灣人的時候,我發現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地方。我甚至還曾在一個對台灣近代歷史認識甚深的同學家作過客,他爸因為有在跟大陸和台灣做生意,且對亞洲文化頗有研究,使得我那個同學不僅會一點中文,當我提到1949年的時候,他還說:「對,反正就是有個戰爭,然後國民黨就來了台灣。」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台灣這個地方,然後大概有八成可以指出是中國大陸旁邊的小島,有大約一半的人知道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很複雜。概括而論,大約一半的人會很堅定的跟我說兩個是不一樣的,剩下的多半是感覺一團朦朧,沒什麼定見。當然,認為台灣和大陸是同一個國家的也大有人在。

  有個大陸同學曾跟我說過:「來法國以前我以為全世界都知道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來法國以後我才知道原來只有我們這麼想。」其實就跟香港一樣,我們會認為,香港現在是中國的一部份,但對法國人或者其他外國人而言,香港還是香港,他還是一個不一樣的地方。

  那麼我實習學校的那些小鬼頭又是怎麼想的呢?在一個鄉下地區的慈善中學,見識受侷限的國中生怎麼看台灣?

  「老師,你們那邊是不是會吃狗肉啊?」這才是我最常聽到的問題。

  或許我長得有一點不像他們腦中的中國人,連有個我沒教過、講話像小鳥吱吱叫的隔壁班小女生跑來問我的時候都是問:「老師你是哪裡來的?」而非「老師你是中國人嗎?」如果我回答:「我是台灣人」,那有一半會繼續問台灣在哪裡,剩下的那些要嘛知道,要嘛根本沒興趣(多半後者),然後就理所當然的拋出那個關於狗肉的好奇。

  來個簡單的統計。聽過台灣的:兩成;知道在哪裡的:一個;認為台灣和大陸一樣的:接近一半(反正差不多嘛);認為不一樣的:少數;不甘我的事:剩下那一半;知道相關歷史的:沒有。

  對他們來說,台灣的Play Station是不是出到第七代了或許比這個鬼小島在哪裡還令人好奇。更有趣的是,那些不知道台灣是什麼的,在經過我的解釋之後,下一次多半還會問出類似這樣的問題:「老師,在你的國家,呃,越南還是韓國什麼鬼的,你們會不會打學生啊?」

  不過令我有點訝異的是教師休息室內的每次交談,無論是第一次對話還是什麼,從來沒有人「照慣例」假設我是中國人。或許,隨著年紀的增長,法國人會慢慢學到在他們國家有一大票不知道從什麼鬼國家來的各色人種,使他們完全無從假設猜測或沿用慣例,只得乖乖地問出無聊的問題:「你是哪裡來的?」

  有一點很值得一提:在小鬼之間,秀幾句中文或日文相當吃得開,我只要用中文把他們的名字寫在筆記本上,他們就會樂不可支。另外日本動畫與漫畫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幾乎所有我學校的年輕人都會看七龍珠或是火影忍者,所有人都知道神奇寶貝,如此程度的文化輸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讓我用一段對話為這篇文章作結:

  「老師,你可以教我們中文嗎?」

  「不行,現在是法文課,法文不好學什麼中文,專心一點!」

  「可是老師,這些時態真的很煩欸……」

  「啊哈!你們知道嗎?中文沒有時態喔!昨天我吃,今天我吃,明天我吃,三個吃都完全一樣哦!咦?我有沒有跟你們說過中文也沒有動詞變位啊?」

  「什麼?沒有動詞變位!」(三人彼此互看)「那…從今天以後我們改說中文吧……」


延伸閱讀:
文化迷思 I
文化迷思 II
文化迷思 III
文化迷思 V


2010.01.04 Château des Vaux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