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6

知難行易

  我一直認為我是個很幸運的人,在很早的時候,在那個還沒感受到升學壓力的年紀,我就已經確立我的志向了,也可以說我老早就已經開始思考,究竟自己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我深深地了解自己以數理及自然科學見長。從小我就對小說沒什麼興趣,哪怕是金庸的武俠鉅作,我一本也沒瞧過;每逢寫作文,總是讓我頭痛欲裂,一個晚上下來也無法擠出多少字句;而對字音字形隨便的態度更是不在話下。然而遇到數字飛舞,蘋果由樹上墜落之時,卻好像變了個人一番,眼睛睜得比少女漫畫中的人物還要大,嘴巴微開而口水已經快要流出來,下巴微抬,仰望天空,就像發現新世界的那種痴呆表情。

  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如此,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天空中那顆心之所向的星星。在國小,我以為每個人都跟我一樣,崇拜愛迪生以及愛因斯坦;在國中,我以為每個人都跟我一樣,有個美麗的夢想;在高中,我以為每個人都跟我一樣,已有所歸屬,投身於某個特定的領域。如今大夢初醒,原來身陷五里霧中而迷途失所,在舉手頭足間猶疑不定,才是這個社會的常態。

  為何迷途失所、猶疑不定,大抵而言為不了解自己,抑或是了解而不敢面對現實,也因此行動遲疑、決策游移,顧左右而言他、慮憂患而失利。然而多數人偏向後者,大部分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自我的點滴,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或多或少,並不困難。但這些人也多半自動地將這些發現壓抑下來,而不願意面對,欲先觀察所謂「大家」的興趣傾向,「大眾」的想法趨勢,再做調整,甚至屈就自己,「順應」時代潮流。

  不願意面對事實是很正常的,人都會怕,怕別人的眼光、怕改變現狀,或許逃避及隱瞞比坦承要容易的多,這也就是為什麼重大的決定是如此的困難,且往往到了最後總是後悔當初。人是種奇怪的動物,一個人是聰明的,一些人是鉤心鬥角的,一群人是愚蠢的,一大群人則是盲目而危險的。很不幸的,我們生活在一大群人裡,我們也是人,難免能不被影響,只是多少而已,藉助理性及客觀的思考,或許能將這些擾動降到最低,從而作出最有利最正確的抉擇。無論選擇大學及未來志向、出國留學、或是課內課外的兼顧,皆是如此。

  知之所以難,在於不知其所知是否為真知,有所顧慮而不敢行,所以難;行之所以易,在於知其所知為真為實,無憂患而放之於行,所以易。此謂知難行易。


2007.03.06 台北古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