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30

Polytechnique(生活篇)

  總算是安頓了下來。

  本來以為,上一篇關於綜合理工(Polytechnique,簡稱X)的文章已經充分地介紹了新學校以及新環境,誰知自從實習結束正式回到學校上課之後的一個月完全顛覆了我的想法。我想這樣的生活不僅從台灣的角度來看令人嘖嘖稱奇,就算是法國人大概也會覺得難以置信。

  讓我重提一下〈Polytechnique(學制篇)〉倒數第二段的內容:所有學生每週有6小時必修的體育課,而且在學期間(兩年,不是四年,因為一年級和四年級其實都不在學校)從事的都是同一項體育活動。也因為如此,有別於台灣的大學往往以科系作為管理學生的單位,X用體育組別當作分類及溝通的窗口。比方說,同一組的宿舍房間都會在一塊,這也使得同組學生之間的關係往往會來的密切些。

  Polytechnique是軍校的事實在學務層面上並沒有對學生造成多大影響,但生活層面卻有不少的管理措施。例如所有學生強制住校,哪怕你家就在山腳下的Palaiseau,或是你想在附近租房子然後通勤上課都不行,週一到週五還是得住在宿舍(因為是軍人的宿舍,所以其實我們平常都講「營房」)。再例如說X三不五時就會有個典禮儀式,或是說明會或演講之類的,有點像高中週會那樣,那麼學生這時就得穿著制服出席,理論上這些場合所有學生(500人,這是一屆的人數)都必須參與,而動員的單位就是各個體育組別。最後每個學期學校這些體育組就會幫學生打一個「生活輔導」方面的分數,就很像操行成績那樣,這個分數最後也列在學年成績的計算上。

  你說綜合理工把大學生(其實是碩士生…)當高中生管嗎?誰叫他是軍校。而且且慢,等看完下面的部份或許你會改觀。

  和預備班不同,高等學院裡的社團活動就像大學一樣蓬勃發展。一般來說社團叫做association,但在X,社團叫做binet,一個Polytechnique學生自創的詞。那麼X裡面最重要的社團是哪一個呢?學生會?不,學生會「非常重要」,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社團是Binet réseau(簡稱BR),或稱為「校內網路維護小組」的組織。

  故事是這樣子的:當一個剛做完實習的菜鳥興奮地來到位於Saclay台地上的學校,拿著新鑰匙打開超大的新房間,非常興奮地打開電腦想上網,拿著網路線,一端連著個人筆電,另一端則插入那台每個房間都有的電話時(沒錯,看來網路線就是要插到那個電話裡,因為房間沒別的網路孔了),卻發現X很機車地把ip全部把持住,只見右下角顯示「有限的連線能力」然後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一個素昧平生的外國人(台灣籍),明明很菜卻裝成一副老鳥的樣子說道:「哈哈,不能上網對吧!你看了你樓下的信箱了嗎?裡面有一本神奇的BR小手冊,上網的秘密全都在裡面。哈哈,快去找吧!」於是菜鳥果真在信箱裡發現一本印刷精美,雖薄卻相當有質感的書,黑色封面寫著InfoBR,還畫了一面破窗子、一顆爛蘋果、以及一隻死企鵝。菜鳥想著:「Info我知道是什麼,可是BR是什麼鬼?管他的,先看再說。」然後他就照著上面的指示,一邊心想怎麼這麼麻煩的同時,一邊設定了ip地址、子網路遮罩、通訊閘、DNS伺服器、網域名、還有proxy代理伺服器,最後他欣喜的發現,他的小IE/Firefox/Opera/Chrome上面終於冒出了Google/Yahoo!的圖案,於是菜鳥就大呼了一聲:「啊!BR,真是太感謝你了!」

  且慢,BR的善行不只這樁。

  要知道X學生沒有網路是會活不下去的,我講這句話並不是在開玩笑,並不是台灣大學生沒有PTT就活不下去那種笑話。首先法國的大學及高等學院似乎都養成了用郵件轟炸學生電子信箱的壞習慣,星期五有說明會要出席:寄封信給大家;請大家到宿舍組交房屋補助資料:寄封信給大家;請大家上網選填兩門外語課程:寄封信給大家;這週末氣象學實驗室要作實驗,如果看到綠色光束自某建築物射向天頂請不要害怕,不是飛碟來了:寄封信給大家;啊!說明會從1點半改到2點開始(現在是1點10分):寄封信給大家;房補資料還沒交的趕快交,宿舍組現在一肚子火:寄封信給大家;喂!不是說星期三之前要選外語課嗎?怎麼只有一半的人理我?剩下的是怎樣?星期五最後通牒:寄封信給大家……於是我經常發現上完半天的課回到房間,信箱就多了六七封信。

  其次,綜合理工的課程是以半個學期為單位,換言之,大約每十星期就要換一次課表,但是這十星期事實上又很多變來變去的小地方,所以課表每週都不一定一樣。於是X設計了一個系統,讓每個人能夠上網登入查每週課表,然後學生高度依賴這個叫做ENEX的系統,導致如果不能上網,就不知道自己要上什麼課或在哪上課了。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對學生來說,不上課就算了,信沒收到就算了,不能連上Frankiz才會令人抓狂。

  什麼是Frankiz?這是X的內部學生網站,由BR建構並負責維護,它有三個最主要的功能或內容。

  第一:公告,所有社團或是學生活動的公告全部都在這邊。校刊社徵稿:貼個公告;新聞社徵人:貼個公告;壽司社徵社員順便請大家吃壽司!星期四晚上七點:貼個公告;這週末有X學生辦的國際馬術比賽:當然要貼個公告;某間叫ISAG的商學院辦晚會,什麼鬼?竟然想來X貼公告,什麼?該校70%的學生是女生?貼個公告;X晚會的宣傳大遊行:當然得貼個公告。於是,哪個社團今天晚上要排練,哪裡有社團說明會,哪裡有晚會可以嗨,什麼時候有比賽,上Frankiz通通一目了然。

  第二:通訊錄(trombinoscope),近十二年來所有綜合理工的學生照片(可以換)、生日、信箱、體育組別、宿舍房號、宿舍電話號碼(在這間學校手機是次要聯絡工具,想找誰,上網查他的房間電話,直接用你桌上那台機器打過去,不用錢)、國籍、社團、暱稱(如果有填的話)、手機號碼(如果有填的話),而且重點是他的搜尋選項設計的相當完善。比方說,早上那傢伙好像叫Pierre,可是我不知道他的姓,沒關係,Frankiz幫你列出所有學生裡面叫Pierre的人;比方說,我想知道我們手球隊的都叫什麼名字,簡單,按下2009(我這屆2009年入學,故為2009),按下手球組,鏘鏘!40人的名字加照片包括一個姓Lin的傢伙;比方說,我想知道跟我一起練合唱的那個女生叫什麼名字,哪個組的,嘿嘿,按下Binet chorale(合唱團),登登!全部合唱團成員都在這裡。

  第三:這是最強大的:WikiX,簡單來說就是X的百科全書,須為X學生或校友才有權限瀏覽。舉凡生活資訊(哪裡可以影印或輸出?WikiX說:去學生會!又快又便宜!)、歷史(為什麼學生餐廳的名字叫Magnan(註一))、八卦(驚!校長的四個兒子有三個是X的學生,第四個還在讀高中…)、單字(什麼是TOS?為什麼我的字典裡沒有?(註二)),所有發生在這個學校的「怪事」都可以在WikiX查到。

  Frankiz的角色跟台大的PTT有點像,只是PTT開放給大眾,同時也廣泛地娛樂化;Frankiz單純的多,少了互動的性質,但卻有非常強的功能性,只能說沒有Frankiz的話X的學生真的會有「生命危險」。

  由於篇幅的關係,我必須要結束BR的部份了。簡單來說,所有Frankiz上的運作都是BR這個學生社團在維持的。根據BR成員的說法,所有的學校都有類似的組織、類似的學生網站,但要能幾乎24小時都有人待命、週末主機莫名其妙掛點卻在兩三小時內火速修復的,只有X做得到。

  接下來要介紹BABE跟ELSE,兩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社團。

  要講這兩個社團的性質必須要先來講解Polytechnique的「宿舍公用廚房」系統。前文提到,同一組別的房間會座落在附近,事實上,每個體育組會擁有一個屬於該組的廚房(bar)。與其說是廚房,不如說是交誼廳或共同生活空間,裡面有電磁爐、流理台、冰箱、桌椅、櫥櫃、以及電視,也就是說如果學生想自己料理三餐也是可行的。然而最大的問題在於,X位在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Polytechnique(學制篇)〉提到,從RER站出來之後順著山坡走400階階梯「就」能到Polytechnique,而在那塊台地上什麼也沒有(註三),想要採買食材的話要嘛請量販店送貨(但得訂夠多)、要嘛搭車進巴黎(但食物通通得搬上山)、要嘛就搭公車去量販店(花錢花時間)。這該怎麼辦呢?

  集體採購顯然是一個辦法,人多總是好辦事的,神奇的地方在於綜合理工的學生發展了一套難以置信的配套措施解決每個人消費習慣不同的問題。每個bar會有一或數個負責人,當他們採購大量(例如一個禮拜份量的義大利麵、冷凍披薩、蔬菜、肉、穀片、牛奶、飲料、優格、零食、水果等等)之後,他們會回到房間,打開神奇的bar管理程式,輸入各項產品名稱、成本(也就是進貨價格)、數量,然後調整一個利潤比,比方說以成本加10%售出,然後所有的食物就可以丟進bar給大家享用了。至於消費者該怎麼做呢?很簡單,每個人都有一個網路帳戶,先儲值(把支票丟到bar負責人的信箱),然後每當消費一項產品,就上網登入帳戶,選擇產品選擇數量,按下「我買!」然後就可以吃了。比方說,我今天中午做了番茄炒蛋,就按了兩顆蛋、兩顆番茄、一顆洋蔥、還有150克的米(鹽、油、醋等等是開放共用的),於是系統就幫我自動扣了1.55歐。

  這個程式神奇的地方在於,它可以算所有你想算的東西。例如現在bar裡面所剩食物總值,例如bar的盈餘(盈餘可以用來買開放產品或是鍋碗瓢盆);但如果你想算消費排行榜也行,例如我們bar的領先者消費額比我的兩倍還多,因為他每餐都在bar吃;如果你想算單品消費排行榜,那我現在以17.65顆取得番茄王的寶座,微幅領先bar美女負責人17.21顆(小數點是因為程式可以自動計算多人共食的情況,只要你跟系統說我們三個人吃了500克的義大利麵,它就會自動記166.67克在每個人的帳上);你也可以算最熱門產品,我們這邊前三名分別是冷凍組合牛排、番茄、K牌啤酒;你也可以看到你的消費歷史紀錄,甚至是每日消費金額的長條圖。

  喔對了,假設帳戶沒錢的話系統上的餘額會變負的,只是,一旦變成赤字就必須要在指定時間內加值,否則會有利息作為處罰。

  好,我們終於可以來介紹BABE跟ELSE了。BABE(Binet association des bars d'étage)簡單來說就是「bar維護社」,負責教菜鳥們如何使用bar管理程式以及教負責人如何管理bar。至於ELSE(Epicerie locale, solidaire et éthique)呢?是雜貨社,X的蔬果及麵包中盤商,每星期會蒐集各個bar所下的單,然後跟簽約廠商進貨新鮮蔬果還有麵包,之後轉賣給bar,如此一來X的學生基本上就有新鮮蔬果可以吃啦!

  或許你發現了這樣的制度建立在「榮譽制」上,也就是說如果你拿了一瓶可樂卻沒登入扣款,其實也不會有人知道,因此,一個bar的生死往往建立在偷竊行為的比例上,無論是存心A食物還是無心忘記登入,當bar被偷得越來越頻繁的時候,不僅大家會想說為何我要呆呆的付錢,bar也會不堪損失調漲售價,最後如果進入惡性循環,消費的人越來越少,最後bar就會以倒閉收場。因此,大家以不僥倖的心理來對待bar是長久營運的重要關鍵。

  最後來講一些重要的社團。

  學生會:每個學校都有的組織,一般來說學生會叫BDE(bureau des élèves),可是X的學生會叫做Kès。來由是以前的學生會還沒那麼有組織,只是個管錢的小單位,所以叫做caisse(出納)。後來名稱沿用,卻不想用同一個字,於是便取了同音的Kès當作名稱。學生會可以說是所有社團的左右手,所有大型活動學生會一定不會缺席,尤其是拉贊助找金主,這可以說是學生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另外非學務方面的校際聯絡,也往往都是學生會掌管職責。

  酒吧營運社:法國每間高等學院都有間酒吧,X的叫Bôbar,而Binet Bôbar就是負責這個酒吧的營運。這個社團人很少,可是很.重.要(對很多法國人來說)。

  晚會籌備會:法國每間高等學院都有個東西叫做gala。這該怎麼翻譯呢?我前面都翻成晚會,可是其實不是這樣,比較像是台灣所謂的「舞會」,但講舞會又會和相當於美式prom的Bal de l'X搞混,或許翻譯成「大型電音派對」比較適合。Polytechnique的晚會叫做Point Gamma,是全法國最大的學生晚會,去年吸引了超過5000人到這個法國南郊的鳥地方來。這個社團「只有」二十來人,然而因為法國人對這種活動實在是興致勃勃,所以動員起來實際上的工作人員數目大概有300~400人,包括預售、場務、攝影、音效、酒吧營運等等。

  迎新週末籌備會:台灣的大學各個系會辦迎新,法國高等學院也會辦迎新,這個叫week-end d'intégration,就把一群人關在某個地方(山上或海邊)玩一個週末(不過法國人不太玩團康)。迎新籌備會當然就是規劃大大小小雜事的社團。

  偽學生會:Khômiss是一個有200年歷史的社團,幾乎學校成立之初就存在了(當初是地下性質)。它當然不叫偽學生會,可是中文沒得翻譯,我覺得這樣翻最貼切。這社團本來的宗旨是反抗一切的權威,在必要的時候用體制外的方式為學生出聲表達不滿。但現在有一點形式化,除了某些重要傳統儀式(如授帽儀式、授劍儀式)由Khômiss負責之外,它還「負責」「合法地」惡搞正式場合,例如校長對新生的致詞、授旗典禮、傳承典禮,比方說今年演講到一半有一個脫衣女郎跑出來跳艷舞。

  新聞社:新聞社的工作就是拍影片。重要的活動(Point Gamma、迎新等等)、典禮(授旗典禮等等)、比賽(馬術、越野、鋼琴等等)、還有Khômiss的惡搞,通通都給它拍起來。另外它還負責各社團的宣傳短片、各體育組的紀念短片。只要有活動,新聞社一定不會缺席。

  混音社:無論是音樂會還是晚會,無論是集合場還是酒吧,只要需要音樂、音響、音效,就是它負責。

  就業博覽會籌備社:顧名思義,專門辦就業博覽會,一方面提供學生諮詢,一方面要安排跟大企業接洽事宜。

  專案社:我又不知道要怎麼翻了,這個社團專門接大企業的案子賺錢。如果企業有需求,他們可以向X的學生提案,如果學生提出的解決方法或計畫或成品符合他們的需求(比方說架構一個網站),那就有酬勞。這可不是辦家家酒,要玩就玩大的。

  結論,在很多活動中往往可以看到四五個社團通力合作的現象,例如新聞社、音效社、學生會,動不動就全員出動,Point Gamma更是幾乎整個X傾巢而出,這使得這些核心社團幾乎緊密地和學生的生活結合。一個一個專業化的社團,就好比一間公司的不同部門一般,缺了任一角,營運都會遭遇極大的困難。人謂大學是社會的縮影,未嘗過也。


註一:學生餐廳一般在法文叫作cantine或是self,前者是正統法文,後者是從英文的self-service轉變而來。但在X,學生餐廳叫Magnan,這是很久以前某著掌管X內部事務主任的名字(Lemagnen),想當然爾,他也管餐廳,於是暱稱就這樣產生了。奇怪的是,如今這個名字已經變成官方名稱了,連餐廳裡附的餐巾紙上都印著Magnan這個字。

註二:TOS等於菜鳥。

註三:與台灣的大學內便利超商林立的情況不同,法國就算是大街上都找不到便利商店,24小時營業的雜貨店幾乎沒有(我有見過一兩次,所以是幾乎,但也別抱太大希望),因此在X裡頭尋找食物只有三種方法:學生餐廳、各個bar、披薩外送,否則就得開車下山了。

延伸閱讀:
Polytechnique(學制篇)
Polytechnique(課程篇)
Polytechnique(快門篇)


2010.05.29 Polytechnique
2011.07.30 Dublin(修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