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2

座談

  「那你們這樣不就等於是在移民了嗎?」

  「我了解你的疑惑,但你要知道,你剛剛所提出的其實是所有留學生的共同習題。」

  「當你沉浸在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裡三年五年,習慣之後,你會考慮要不要繼續下去。尤其是學生,學習的旅途結束之後,每個人都會問自己:『我該留在這裡工作嗎?還是回到家鄉去?』」

  「倘若選擇回家,回到自己熟悉的世界,那這個不凡所帶給你的就真的只是那三年五年。過了一陣子你就會把法文忘掉,只有在電視上難得出現『C’est la vie.』之類的句子時,跟旁邊的朋友炫耀一下發音,以及一些枝枝節節,試圖勾回溜走的那些、放棄的那些、不再屬於你的那些回憶。然後一眨眼,世界又恢復稀鬆平常的樣子。這是你要的嗎?這該是一個當初苦思良久、做出重大抉擇決定赴異鄉求學的莘莘學子,所應得的對待嗎?」

  「倘若你選擇留下,那又過了三年五年,開始覺得這一切好熟悉,和自己好親近的時候;突然發現所謂的歸屬,是如此模糊的時候,又該如何是好?漂泊嗎?不,你有兩個家。熟稔嗎?不,你只能抓住社會的表面,卻追不到核心價值的尾巴,兩頭皆是。學習進修的目的本來在於得到更多的知識,但諷刺的是,當所獲得的知識只能施展在那個遙遠的國度時,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容我繼續說下去。什麼是認同?什麼是歸屬?民族嗎?國籍嗎?還是童年時保存的那段記憶?如果民族可以融合;如果國籍可以兼容並存;如果記憶可以被更強烈的情感複寫,那你想抓住的又是什麼呢?當一個赴外學習的新鮮愉悅變成了過去與未來的拔河:不願意放掉的過去、不得不追尋的未來(尤其當另一半是外國人的時候),再堅強的人也會在心中的角落哭泣。」

  「『你要知道,世界需要你們這種人,因為你們願意去接納別的文化。比方說你看我,我是法國人,我想當法國人,可是我也只願意當法國人,我覺得這樣過得很好、很滿足,我不願意改變;可是你不一樣,你願意改變,你願意當台灣人,也願意當法國人,哪天去了美國,你可能也願意當美國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辦法這樣!』」

  「我要說的是:移民固然是許多留學生最後的選擇,但在這之前,一番錙銖必較的衡量肯定是少不了的。不要把這個問題想得輕如鴻毛,有些人或許視留學為客居他鄉、逃離『是非之地』的捷徑,但同時還有另一群人在掙扎著,思索這個人生的大哉問,而不得其解。」

  「好了,下一個問題?」


2009.09.02 台中楓樹


沒有留言: